認識耀中幼教學院「明師計畫」: 將「遊戲中學習」理念貫徹推行

在2016年,耀中幼教學院推出〈明師計劃〉,入選的優秀畢業生獲聘在香港耀中屬下的幼稚園工作一年,之後耀華國際幼稚園也向這些畢業生敞開大門,充分體現耀中耀華〈從嬰兒到學士〉(B to B)模式特色;及至今年,上海耀中也首次聘任3名畢業生為助教老師,為期一年。

「許多香港的國際學校,一般只聘用擁有學士學位的幼教老師,且傾向於聘用具備教學經驗的,耀中亦不例外。」 耀中幼教學院學生事務主管左大偉坦言:「為了讓我們的畢業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優質、創新的幼兒教育,並證明耀中眾多幼稚園對我們的畢業生質素充滿信心,我們成立了〈明師計劃〉」。

耀中擁有豐富的【遊戲中學習】理論和實踐經驗,畢業生能在國際化雙語教學團隊中學習和接受指導,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極佳的事業起步點。 事實證明,過往的〈明師計劃〉之畢業生也深受好評,在完成一年合約後獲得續約留任。

幼教學院的課程如何讓他們實現事業夢呢?他們在耀中有何收穫與理想呢? 於9月上旬,我們在上海、香港兩地探訪了今年參加〈明師計劃〉的5位優秀畢業生,分享她們的成長與蛻變。

在耀中實現幼教理想

「她們表現優異,為學院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在宣導兒童權益和福祉方面顯示出堅定的信念,並且全力支援【遊戲中學習】教學理念。」 左大偉這樣評價入選〈明師計劃〉的學生的共同點。

陳灝欣(Harriet)從小已參與義務工作,幫助幼稚園的小朋友達十年之久,曾多次獲得香港社會福利署頒發的志願服務獎。 然而,在香港傳統學校一路求學,曾經因為遇上不大理想的老師,一度令她喪失學習動力。 如今回看,更讓她確信老師的重要性,她對於國際學校的理念也有更多的認同和期待。

在耀中幼教學院完成高級文憑之後,陳灝欣繼續深造學士課程。 去年除夕,教授給她一張紙,鼓勵她設定目標,她寫下了「一級榮譽畢業」,最終她實現了GPA從3.6升到4.0的佳績。

如果不是導師的激勵,她也不會跳出舒適圈挑戰自己。從報名〈明師計劃〉至抵達上海浦東耀中,她獨自地開始事業生涯的第一站。 四年間重新找回動力和自信,更學會抓住機遇,陳灝欣十分感慨地說:「幼教學院簡直改變了我的一切,我想這就是緣份吧。」

同樣從小就有幼教經驗和理想的葉善婷(Karen)和陳加旼(Carmen),一起被安排到上海耀中浦西榮華園。 幼教學院全英文教學環境,讓她們能夠勝任國際老師的職責,而雙語能力更幫助他們成為與內地學生家長溝通的優勢。

雖然在學期間,學院也為她們提供了各種實習機會,但她們無疑更認可國際學校的教學方式,比如生成課程,與學院的學習更好接軌。「很多學校雖說是國際學校,卻仍很在意學術成績,耀中的理念是【遊戲中學習】,我們剛開始工作,就是要不斷摸索,如何貫徹地實踐出來。 」葉善婷說 。

加入耀中短短兩周,葉善婷就實在地感受到了【遊戲中學習】奇妙之處。 有次在與一個小朋友玩玩具,提及大象「elephant」,沒想到過了幾天那小朋友還記得,興奮地說起他經過其他班時,亦看到他們也有玩「elephant」。 在耀中校園, 觀察、聯繫事物和環境、語言表達,學習就這麼潛移默化地發生了。

張淑儀(Elis)和許舒琪(Suki)選擇留在香港耀中,亦由助教起步。 「本地幼稚園以老師為主導,而耀中的辦學理念是以小朋友為中心,尊重他們的興趣、選擇、想法,以此設計課程,使用自然和開放的學習材料,更看重他們的創意和創造力,包括藝術和科技素養的發展,這些都和我的教育理念完全配合。」張淑儀說。

許舒琪分享幼教學院對她最大的影響,答案同樣是【遊戲中學習】。 她由衷地希望,這教學法能進入更多香港的主流學校,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在童年多玩一些。 求職時她也會特別看幼稚園的課程,是否與她的教育理念相近。 許舒琪說,香港幼教行業人才相對飽和,疫情又進一步增加就業難度,招聘取錄率高達1:400,因此, 〈明師計劃〉實在難能可貴。

張淑儀是5位〈明師計劃〉的畢業生中唯一的高級文憑畢業生,她憑著優秀的表現,最後入選這個競爭激烈的計劃,她十分感恩。 現在每個星期六,她還修讀幼教學院的學士學位課程,預計四年能拿到學位。 在香港耀中留任,是她未來數年的理想。

從經驗中活學活用

「我們從耀中幼教學院畢業,來到上海耀中,大家擁有共同的理念,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我們所學的真正體現出來。」陳加旼也如此說。

受疫情影響,家長無法進入校舍,需要老師付出更多時間精力,耐心地與家長溝通。 這對她們也帶來了非常不同的挑戰。

陳灝欣習慣了用電話、zomo等多種通訊方式與家長溝通;陳加旼則反思到可以儘量在Seesaw多上傳照片,讓家長即時觀看到孩子們在幼稚園的生活,減少家長的掛慮;而葉善婷從聯席老師身上學到一招,就是和家長面前提及孩子時,直接唸他的中文名字會更好,而且最好挑重點,不必把所有東西一次說完。 這些小技巧無疑都來自經驗的總結。

在開學初期,小朋友需要適應從分組上課至與全班同學一同學習,這難免有點壓力。 特別是在與媽媽分開時的哭鬧,老師便需要更多時間去安撫。另外,在疫情中,很久沒與同伴玩耍,小朋友會因為不肯分享物品而出現互相爭執的情況,這時老師也要耐心多教幾次,讓小朋友學會用言語去表達心中所想。

在陳加旼班裡,年紀最小的一個孩子,幾乎每天都哭,令她格外費神。 於是她想了個辦法,就是拍下他每天在校園的生活照片,做成一個有次序的日程表,當孩子完成一項日常活動,陳加旼就拿走一張照片,讓他對校園的事情和剩餘時間有所預期。 果然沒過幾天,他就進步神速,哭的時間越來越短。

「我們學的理論都在腦子裡,要運用出來時,還得想一想,或者翻書本確認一下。」 陳灝欣坦言,在這方面,學校特意安排的幼教部主任給了很大指引,包括每週約見一次,以及進入班房視學,並給予建議。 例如令她焦慮的物品分享時間,主任給她的貼士就是停一停,等一等,不必急於解決。例如小朋友為了用膠水而吵架, 乾脆拿多一支給他們便可以了。 「有時候我們新人容易太著重理論思維,反而忘了變通,靈活正正是我們經常忽略的。」

在香港耀中,每週正副校長會輪流與張淑儀和許舒琪開會,推薦參考書籍,討論遇到的困難。 張淑儀印象最深的是校長介紹實況轉播(spot casting)的技巧,不加偏見地鼓勵小朋友瞭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而她要面對兩歲的低齡幼兒,他們掌握詞彙有限,她會更多關注他們的需要,多用積極正面的說話來引導和加強互動。

許舒琪特別欣賞香港耀中的文化,我們不會刻意強調加班,而是平衡生活與工作,同事們之間的分享交流機會也很多,並且鼓勵新人分享看法。 幼教學院的老師不時來訪,也讓她感到親切不已。

9月23日,香港的幼稚園開始逐步複課,作為助教的許舒琪和張淑儀,主要幫助老師準備教材、安排新校服等,亦需照顧幾個小朋友,陪他們遊戲和學習等。 工作瑣碎而忙碌,幾乎讓人停不下來,但她們都一一認真而專業地看待。

做新老師的第一年,陳灝欣希望自己能從小處做起,努力為同學與學校做出貢獻和積極影響。 在最近一次課室佈置中,就令聯席老師眼前一亮。 有空時,她還在研究與對比香港和英國的課程內容,通過參考自主設計課程並制定教學計劃。

陳加旼和葉善婷下課回到家後,還會花時間整理歌紙,根據小朋友最新表現的興趣主題搜索,讓他們常有新鮮感,自己又會預先學習,到了課室就可以帶領他們一起唱。

「耀中是最可以讓我學有所用的地方。」 這麼多小朋友每個都有很多感興趣的東西,如何跟隨他們的興趣設計課程是最大挑戰。」許舒琪笑說,「耀中的老師真的多才多藝,能力又高。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盡力學習和吸收,豐富自己的幼教經驗。」

踏出自己的舒適圈 - Nelson Ko 香港耀中2004屆校友

想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想吸收到更多生活智慧,獲益良多,就必須踏出自己的舒適圈,積極面對新挑戰。耀中校友Nelson Ko就是一個好例子。

2004年畢業於香港耀中的Nelson在學時已經勇於踏出自己的舒適圈,積極接受新挑戰。缺乏教鼓經驗的他排除萬難,最終成功為學生開班教授打鼓。他希望通過這類活動緩解學生的學業壓力,Nelson 說:「我為那次積極嘗試感到自豪,相信那次經驗增強了我的自信。」

作為威信繩帶(國際)有限公司的總監,Nelson還保持着勇於踏出舒適圈的精神。他的公司一直為其他公司研制各式各樣的繩帶,但新型冠狀病毒病在中國內地及香港爆發,其工廠的工人面臨危險,口罩供應亦持續緊張,Nelson於是大膽離開舒適圈,毅然決定投入一個新計劃。

「我們決定生產優質的口罩,直接供應我們的工人,並以可負擔的價格售予有需要的人。」公司亦成為香港政府「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獲批資助來生產口罩的其中一間公司。

可是,製造優質口罩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Nelson及其團隊面對不少挑戰。Nelson說:「由商戶對商戶轉到商戶對客戶的營運模式時,我們需要迅速應變,採用新的策略。此外,由於我們的技工不足,安裝和運作用來製造口罩的機器時也困難重重。最後,我們要在短期內製造大量的優質口罩亦絕非易事。」雖然在過程中不時遇到挫折,但Nelson及其團隊並沒有放棄,深信他們想要的就在舒適圈外。他們最後成功為社會提供優質口罩,六月尾首批供應香港政府的口罩達二百萬個。正如知名美國企業家吉米·羅恩(Jim Rohn)所說:「我們都得承受兩種痛苦中的其中一種:紀律的痛苦或後悔的痛苦。差別在於紀律感覺幾盎司重,而後悔是幾噸重。」即使前面有種種難關,Nelson都會以堅毅不屈的精神面對,他希望能為別人的生命帶來正面的影響。他永不放棄,以免日後追悔。Nelson說:「能夠從舒適圈遠走高飛,為工廠工人以及市民製造口罩,我從中獲得最寶貴的經驗。」

Nelson深信留在自己的舒適圈就如同戴上眼罩。Nelson說:「當你脫掉眼罩,就能大開眼界,看到前所未見的新機會。」成功製造口罩後,Nelson打算擴大生產口罩的規模,製造可循環再用的優質口罩。同時,他亦打算製造兒童口罩,並已訂購更多生產口罩的機器。希望我們在不久的未來能夠戴上其公司生產的口罩。

Nelson深信我們必需突破自我才能進步,才能加強自己的適應力,為未來做好準備。Nelson的積極態度及良好品格,令他成為一個好榜樣,能鼓勵所有人踏出舒適圈,積極面對新挑戰。

今天的人才市場 武井翔(上海耀中國際學校古北校區2011年畢業生)

念書時我們常常都會聽到類似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忠告因爲要是挾彪炳成績大學畢業就能夠公司謀得一份工作! 

 

同意這些都遠大的目標但是個人發展業發展還有其他方面最重要我們要問自己麼是 

求職擇業並不單只有加入諸如谷歌阿里巴巴或摩根大通等大集團關鍵是在於是否自己在尋找工作時,你的才能﹑技能和學位都很重要。你很可能會憑藉金融學學位而受聘於金融機構,或者帶著藝術學位進入創意工業。但是,你仍然可能拿着藝術學位在金融機構找到工作,是要緊記,在這種情況下競爭和挑戰會同時升級! 

過去四年,我在一間超高速增長公司——Uber——學到很多如何羅致人才的事情;很想在此分享經驗,以及帶出對應今天人才市場的幾個建議 

合適與否是找工作首要考量緊記仔細閱讀工作職責描述,同時細察自己是否已符合當中的要求。剛剛畢業,兼且沒有全職工作經驗,你申請市場經理或者那些需要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職位,你只會破壞自己受聘的機會因為資歷不足你可以申請的職位或許是「協調員」,而不是「經理」——符合資格是獲得第一次面見機會的第一步。  

 

那麼,我們要如何申請,以得到第一次面試的機會,甚或最終獲得聘用? 

今天,要得到一份工作較以往困難,而大家都迫切地需要一份工作。積極主動地尋找是非常重要,但過於主動積極可能會讓你找到一份你不感興趣或不熱愛的工作。話到底,你工作的地方,應該一家你相信使命的﹑你喜愛你所做的事情﹑你有許多可以學習的公司 

我們經常漁撒網地,給數不勝數的公司投上求職信。如是者,常見的情況就是一信百寄,履歷表亦然。但是,那些公司要閲讀百個履歷,他們平均只會花讀一。因此,是你的履歷表在頭五內就引人注目? 

把履歷表設計得易於閱讀。花點心思令履歷表搶眼奪目。當招聘人員在閲讀堆積如山的履歷表時,他們心裏早已植入既定的要求。例如,銷售工作可能要求應徵者具備諸如全職銷售經驗﹑優秀談判能力或冷電(cold calling)等技巧。實際上,你可以把工作描述的字眼完完整整的搬到履歷表上。當招聘人員見到相關的關鍵字和所需的要求時, 你應該有機會接到第一個電話。但請牢牢記住,永遠不要在履歷表上撒謊!這不僅是不道德,而且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在面試時,面見人會拿出來當場向你質詢!  

 

尋找最適合的工作,還有其他甚麽可以做的嗎? 

領英可真是效力宏大!要時常更新你的領英網頁,資料要齊全,還有要附有一張專業正式的個人照片。通過領英,你可以看到在你感興趣的公司裏,是否有你認識的人。那可能是你的朋友﹑他們的朋友﹑或是念書時與你參加同一學會的同校同學。不要猶豫與他們聯絡雇員通常會獲得公司的推薦獎金,這樣他們很有可能會願意花時間把你的申請通過員工推薦系統經人引薦通常會比較其他一般申請更得優先考慮,所以這可能是個很大的優勢。 

碩士學位對你的事業來說,絕對是錦上添花。雖然會是非常耗時,又需要投資大量資金,但是你可以從本科學習以外的地方學習基礎,同時接觸到許多來自不同行業﹑不同經驗的同輩人。雖然在本科畢業後直接投入碩士學位的研究有利有弊,但是我極力建議在開展碩士的學習前,纍積一些實戰經驗會較好。沒有真實的經驗,你在課堂討論中不會做出多少建樹,尋找工作時,亦會處於不利位置;因為在技巧和工作經驗方面,你差不多與本科生處於同一水平。 

尋求一份最合適的工作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是這個事情絕對值得花時間。了解你的熱枕,找到適合你現階段的最佳工作。若暫時未能滿足你夢想工作的一些要求,不要擔心。評估自己,努力適應這份工作。大家找到最合適的工作,甚至自己開發新 

受訪者簡介 

武井翔來自日本埼玉県越谷市。自幼年開始,他便在多個國家城市長大和生活包括香港﹑上海﹑東京和美國  

2000年至 2011年在上海耀中(古北校舍)就讀2011年畢業後,遠赴美國紐約大學升學,隨後轉學到香港科技大學。   

大學畢業後他加入了UberAPAC的招組,學會了一切有關招募的竅門。在這三年半,他在亞洲各地,特別是在日本,戮力建立了不少國際級團隊 

武井翔現時投入於另一個事業新嘗試 

聰明、大膽、做你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時尚達人!

香奈兒(Coco Chanel)曾說:“時尚無處不在,他飄在雲端,又遍布大街小巷。時尚是靈感,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他與每個正在發生的事情息息相關。” 時尚時刻與我們同在,不僅體現在服飾上——精緻的紅襯衫和流行的粉色褲子的搭配,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對時尚知之甚少,但沒有了時尚,生活也會變得索然無味。

David Leung先生是最早與范思哲(Gianni Versace)直接合作的中國設計師之一,他一生致力於時裝和紡織業。如今,他選擇突破自己,作為我們機構的時尚設計總監,通過他的故事和經驗影響年輕的一代。

夢想的冒險
Leung先生的時尚生涯始於非常基礎的工作,和這個領域所有的普通畢業生一樣,在地板上撿大頭針,為設計師買咖啡。他花了數年時間磨煉自己的能力和技術並成長為一名成功的時裝設計師,直到最終他決定要追隨內心的熱愛,而搬到意大利米蘭,沒有朋友,沒有工作,甚至對當地的文化和語言一無所知。他放棄了在紐約擁有的一切,重新開始用自己的簡歷和作品集尋找機會,希望得到頂尖設計師的認可和工作機會。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當他終於有機會與Gianni Versace先生見面時,不僅得到Versace先生的認可和讚揚,還獲得范思哲設計團隊的職位。

在范思哲工作期間,他貢獻了許多創新的想法。最具標誌性的設計之一是“ Medusa”徽標,該徽標現已成為范思哲的品牌標識。

 

David Leung先生為義大利頂級時尚品牌,范思哲所設計的代表性“美杜莎”標誌

 

時尚的哲學
Leung先生認為時尚遠遠不只是服裝,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設計師可以通過他們的設計與觀眾進行視覺交流。 Leung先生感嘆道:“人們通常只看到設計師在時裝秀上耀眼的15分鐘,卻沒注意到設計師多年投入的努力。”作為一名時裝設計師,素描只是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 Leung先生提出:“在創建每個人都喜愛的品牌名稱和產品的同時,做資料蒐集以了解歷史、當代流行文化和市場趨勢跟都很重要。”

不過當我們談及時裝設計時,設計本身仍然是產品的非常重要的部分。 Leung先生分享道,他的設計靈感並非來自特定的藝術家或設計師,他說任何設計的關鍵都是通過觀察,了解不同的文化、歷史,或是只是坐在街邊觀察所置身之處,這些都是聆聽這個世界想要告訴我們什麼以及人們真正喜歡什麼的好方法! Leung先生說:“我因此特別欣賞Miuccia Prada。作為Prada的首席設計師,她從未接受過時裝設計師的培訓。她政治學領域的博士學位使她獨具一格,低調的魅力和精緻的優雅,這些理念也時常反映在她的設計中。”她通過她的設計呈現她個人的觀點和對人性理解,Leung先生認為這就是設計應該做的事情——講述自己的故事並告訴這個世界你是誰。

全新的開始
在時裝界,當Leung先生多年在米蘭、巴黎和紐約擔任設計師和創意總監後,他的生活逐漸變得焦躁不安。也正是在這一刻,他決定以另一種方式來回饋對時尚的熱愛,這就是教學——傳承他的經驗,培養年輕人才成長為獨立設計師。在帕森斯設計學院任教期間,Leung先生收到他的兩位終身導師陳保瓊博士和葉國華教授的信息,詢問他是否願意來上海,為上海耀華古北校區開發時裝和紡織品A級課程。最初,他陷入了巨大的兩難境地,因為這意味再次放棄紐約,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但是最後,真正使他改變主意的是,陳博士告訴他,他將通過來到中國與全國分享自己的經驗,影響更廣泛的社區。

一開始對Leung先生來說並不容易,他不僅需要熟悉當地文化和人們的差異,而且在製定計劃時也面臨著挑戰​​。 A Level課程的計劃旨在更加專注於藝術和時尚,因此,我們需要為學生提供恰當的課程,同時能夠滿足大學的要求,並為學生準備必要的考試和大學教育所必須的課程。由於要求和標準非常具體且特殊,尋找教員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但最終,上海耀華古北校區課程升級圓滿開展。重大升級將在9月推出,為有興趣攻讀藝術與設計學位的學生提供為期三年的課程,包括藝術基礎、商務、生活方式和健康、語言和作品集創建課程。這種集中的課程將為那些希望在該領域培養興趣的人提供恰當的課程,不僅為大學的學習,而且為他們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

Leung先生希望通過這個計劃,我們能夠培養年輕的人才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進行創造和創新。最後,Leung先生告訴我們“要有遠大的夢想,設定目標並為之努力!不僅在時尚行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注意觀察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事情,同時還要注意一些小細節。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對工作、生活、家庭和我們所做的一切充滿熱情,並最終能夠講出自己的故事以及告訴這個世界你是誰。”

捐赠者言- 李宗德

和耀中首次接觸,是2018年的事。記得當日和富與耀中代表見面,便覺有此合作會很有意思,亦很配合和富慈善基金及和富社會企業的宗旨。我們機構的名字「和富」有「和而富足」之意,重視社會的和諧及發展。因此一個社會如何建立和諧又富裕的環境,正是我們想要推動的。經過溝通和交流,得知耀中幼教學院很重視少數族裔學生,透過專才培訓讓他們融入社會,別具意義。此外,耀中幼教旨在培養具備關愛品格的老師,與我們關愛社會的理念亦同出一轍。

今次我們的捐款主要與耀中設立兩個項目。首先是舉辦一個名為「藝樂三步曲」的社區項目,透過多元化的親子活動,促進社會共融。另外就是獎學金計劃,嘉許有潛質成為好老師的學生。如何定義為一個好老師?我認為,擁有基本的教學技巧的人可以是一位老師,但會關愛學生的老師才算得上是好老師。和富一直凝聚各界為香港提供多元化的社會服務,推崇關愛及互相尊重的精神。與我們擁有共同理念的耀中幼教學院,所培訓的教師,相信都會愛錫和關心學生,願意付出時間,與學生同行。幼兒教育之所以重要,在於小朋友還是白紙一張之時,能正確學習待人處事。六歲之前所接觸到的世界,奠定好人生的價值觀,足以影響一輩子。當判斷一間學校的質素時,很多人會著重學業成就,甚少會將焦點放在學生的品德上。但學校其實正正就是培養品德的場所,師生間須互相關心和尊重,從而讓學生從小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然而隨著社會科技不斷進步,人工智能技術(AI)亦將會 是教育界面臨的一大挑戰。我們可如何有效地將AI融入教 育?當AI為教育帶來課程設計、行政管理和資訊上的改變,老師們又可如何同時實踐德才兼備的教學理念?這些都是老師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認為香港的年青人亦不妨把握高科技所帶來的便利,多閱讀及認識社會文化,從中覓得真理。當每個人都重視文化修養,社會便可以步向和諧。

我們亦很慶幸因這次的捐款與合作,讓我們能夠在耀中校園設立「和富學習共享空間」,讓和富與耀中攜手為教育、為我們的下一代貢獻更多。和耀中合作,我們就像在促進和諧社會的路途上交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信他們會帶來很多知識及智慧予我們參考,亦期待捐款項目會有不錯的成果!

愛的循環 - 一個家長的故事

Susanna Lo 與耀中的淵源要從12年前說起。她不光是一位耀中媽媽,她更是一位大愛的傳播者!

和很多人一樣,Susanna從朋友的口中了解到耀中國際學校,當她看到朋友的孩子就讀耀中後顯著的改變,就更加堅定要將子女送到耀中讀書。她的兒子與女兒從他們18個月時便開啟了耀中之旅。兒子現時在英國繼續深造,女兒則還在讀八年級。在學校,她同時也義務參與了很多耀中歌舞劇等表演藝術的後台工作,並且加入了香港耀中中學 部家校合作委員會成為家長以及學校溝通的橋樑。而這些經歷也讓她看到校園中和諧的師生關係,也真正了解耀中教育對一個孩子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重要,她以身作則,向孩子完美傳遞了如何愛這個社會!

慈善不是憐憫,而是愛」——特蕾莎修女

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各有煩擾。Susanna告訴自己的孩子,「不是別人命運悲慘,也不是我們天生幸運。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經歷,而這時如果我們有能力的話就可以去幫助更多人。」有些事於我們而言只是舉手之勞,卻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因此,Susanna只要有機會就會行善。這一切都源於10年前電視上的一個採訪節目。當時在電視上播放了一個兩歲女孩在街上撿紙皮,來緩解家裏負擔的故事。抱著質疑的心態,Susanna找到了這個慈善機構的聯絡電話,並進行了實地考察。在了解到慈善工作的整體運作流程後,Susanna開出了一張一萬港幣的支票,她想看看這個機構究竟如何用這筆錢幫助他人。之後收到的結果完全讓Susanna震驚了,不僅僅是因為這一萬港幣可以做多少的事,更因為,Susanna發現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在許多人眼裡竟是一種奢侈。原來有的孩子連每天上下學的車費都負擔不起,亦也有的人住在伸手不見五指、衛生環境極差的板間房裏。這類人群每天所經歷的事是我們很難想像的。Susanna捐出的這一萬元港幣也許數目不大,但是她的小小善舉卻能解決他人溫飽問題,改善居住環境,從而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這樣的經歷也更加堅定了Susanna做慈善的心!

「我認為這一切都是一個正循環,得到過幫助的人會更願 意去幫助別人。」正如Susanna說愛的傳遞不會停下來,而在傳遞愛的同時我們也會感受到愛。我們在耀中也能感 受到這樣的溫暖,校友時常回來學校幫忙,看到別的同學 遇到困難便施以援手。在Susanna的話劇公司傲楹藝術也 是如此,每場話劇被資助的四個孩子都會在下一場話劇幫 忙指導。Susanna說:「開啟一個循環的第一步很關鍵,決定著這個循環能否持續下去,我們希望受到幫助的人可以開心、快樂,可以珍惜這樣的經歷並願意向更多人用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所感受到的愛。同時這樣的傳播並不是建立在金錢至上,更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令這群人更自立、更自信。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而不是抱怨人生!」

到今天為止Susanna仍在為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同時她也會呼籲身邊的人參與,只因「大家一起做善事很開心」。每一年Susanna會堅持去板間房看望老人和小朋友,在農曆新年這樣一個團聚的日子裏也會為他們籌備團年飯,為大家照相、表演。這樣的一餐飯帶給他們的,不光是飽腹的滿足感,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聚會的快樂和相互陪伴的溫暖。而街坊也逐漸從開始的生疏,到如今成為朋友,這段時光和經歷也成為他們之間特殊而美好的回憶。Susanna笑著說:「小女孩走到我身邊,在我臉上親了一下,告訴我她很感謝我,這讓我感受到這餐飯的意義。看來今後每年都要做了。」

很多時候這樣的「循環」往往就是一種感受、一種愛。家庭、學校是如此,社會更是如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要日積月累地培養起來,而其所產生的影響則是持續性的!舉手之勞不足掛齒,但是這卻是一個可以改變別人人生,讓愛傳遞下去的契機!

难忘的耀中经历 - 听校友说:周大生(2009届)

周大生是上海耀中2009屆校友。在出國讀大學之前,他在上海耀中度過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畢生難忘的11年時光。接下去,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他獨特而難忘的耀中故事。

掐指一算,在我的家族裡,正在耀中上學的、即將入讀耀中的和已經從耀中畢業的,一共有12人!

可以說,我家是耀中之家。我哥哥周大為也是耀中畢業,他是上海耀中虹橋校舍的第一個學生,學號是001。我的妹妹Anglea (2012屆校友)也是耀中的孩​​子,她在耀中16年,從幼兒園兩歲班一直讀到高中畢業,現在東京大學讀博士。掐指一算,在我的家族裡,正在耀中上學的、即將入讀耀中的和已經從耀中畢業的,一共有12人!

為什麼當初這樣堅定地選擇耀中?這跟我家族的香港情結有關。香港這座城市對於我父親的事業發展至關重要,我和妹妹都是在香港出生,當得知發端於香港的耀中國際學校在上海開辦了校區,我們幾乎沒有猶豫就選擇報讀。

耀中在我的人生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我最好的朋友都是中小學的同窗,我們一起長大,甚至選擇同一所大學——加拿大UBC。我結婚時,他們從世界各地飛來上海做我的伴郎,見證我的幸福時刻。


耀中校友(從左至右): 徐之博,黃得穎 (2009屆), 陳嘉良 (2007屆), 王鼎霖, 周大生,馬維鈞, 鍾子喬, 王瑞寧及劉荻野 (均為2009屆)

耀中在我的人生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我最好的朋友都是中小學的同窗,我們一起長大,甚至選擇同一所大學。

雖然從母校畢業多年,但母校包容的風氣、溫暖的人情味時常讓我懷念。

我上學的那些年,每個年級的孩子還不多,有時候一個年級大概就三個班,所以彼此很容易認識,像大家庭一樣。同學來自世界各地,多數是因為父母來中國工作的關係而加入耀中。不過有些同學在中國待不了幾年就會回國,因為父母工作發生了變動,所以那時候的我們很習慣迎來送往。

因為我們來自世界不同的地方,帶著各自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我們是在多元的環境里長大的,習慣了周圍的人可能跟我不一樣,久而久之,我們很自然地容易接受差異

這樣的學生組成,很容易生成一種包容的風氣。因為我們來自世界不同的地方,帶著各自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我們是在多元的環境里長大的,習慣了周圍的人可能跟我不一樣,久而久之,我們很自然地容易接受差異,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別人身上,對於多元文化有比較深刻的體驗和理解。在這種思想和經驗的多樣性中成長,對我一生當中的一些決定和職業選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我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友好相處,並能以東西方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這就是為什麼耀中校友是真正的世界大使,這也使我目前在ESPN中國(華特迪士尼公司)的工作受益。

除了包容,我還非常感恩耀中從上到下的“尊重”文化。有的時候,這種尊重無法用語言形容,就像瀰漫在空氣中的味道。不是只有負責教學的老師對學生秉持這樣一種價值觀,像校車司機、清潔阿姨這樣的後勤同事對我們都非常友善。

前陣子,重新改造的上海耀中虹橋校舍A樓舉行了落成儀式,我看到學校把二十多年前在學校服務的清潔阿姨請回來作座上賓,非常感動。阿姨居然還記得我,還問候我的奶奶身體怎麼樣。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交往,讓我覺得好溫暖。


陳昕生博士, 李慧儀女士 (2009屆校友), 陳保瓊博士,周大生及他的妻子馬可成女士, 趙秋婉 女士, 以及陳麗生博士在最近的上海耀中浦西虹橋A樓揭幕儀式上合影

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耀中的原因。這裡的氛圍、這裡的環境和人,共同教育我們怎樣學習,怎樣做學生以及怎樣做人。

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耀中的原因。這裡的氛圍、這裡的環境和人,共同教育我們怎樣學習,怎樣做學生以及怎樣做人。

對母校的老師,我的感情也很深。我覺得真正能影響學生的好老師,不見得是因為他傳授給我們的知識,而是他是否對學生真的關心,以及是否有強烈的人格魅力。

我特別喜歡我的老師Polson夫婦。 Polson太太很嚴厲,甚至有點兇,但是你真的了解她的話,會發現她其實非常溫柔,對我們很負責。而她的先生又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他教IT,很風趣,課上課下對我們都很關心,把學生當成平等的朋友。這兩位老師在我去加拿大後就很難見到了,後來重逢,我們都非常感動,感動到想流淚那種。

當有人問我,你會為你的孩子會選擇哪一所學校,我會毫不猶豫的說:“當然是耀中了!

我很難精確地描述耀中怎樣影響了我,只是,如果別人問起我的母校是哪一所,我會非常自豪地告訴他,是耀中。當有人問我,你會為你的孩子選擇哪一所學校,我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耀中了!” 現在我們也有一個好消息要分享,我的小兒子將很快入讀上海耀中,我和我的妻子非常激動他可以有這樣一個機會在這所令人充滿期待的學校就讀,並延續我們家庭的傳統!

耀中幼教學院校長領導創新風

穩固傳統創建新風

亞洲首間專門提供幼兒教育培訓之高等教育院校——耀中幼教學院——新任校長袁海球教授,以樂於創新的領導風格見稱,甫上任雖然面對各種挑戰,但不減實現院校發展藍圖的決心,以推動研究為一大使命。

「人們常說一間自資院校專注教學就夠,不要做研究。我極之反對這個說法,教學固然要做好,但不做研究就不行……單憑教學一條支柱撐不起整間學院,要做研究,學院才能持續發展。」袁校長希望耀中幼教學院在耀中學校的穩固根基上,建立四條支柱——教學、研究、社區服務及知識交流。他提及耀中秉持兒童自主學習等12個價值,當時訂立這些價值時並沒有為每一點找尋實質的研究支持,但其實這些價值背後都有相關研究,所以推動學院的研究文化是袁校長目前最關切的要務之一。學院獲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成立研究辦公室,他和同事還在擬訂一些研究項目,希望申請其他研究基金。

耀中幼教學院建基於擁有87年深厚歷史的耀中學校,但成立至今不足兩年(前身是2008年成立的耀中社區書院,於2018年升格為耀中幼教學院),袁校長要引領這所新院校繼續帶動本地幼兒教育發展,工作殊不簡單。學院的教職員來自不同國家,曾任職規模各異、學術或非學術機構,以往的工作文化不盡相同。袁校長認為現在需要「扎根」,慢慢建立學院的傳統,這個內部的挑戰有其契機:「不同人來自不同背景,我們能夠集思廣益。」

而外部挑戰主要是籌措營運資金,袁校長嘆道:「人人都以為耀中很有錢,其實他們不知道耀中是非牟利機構……作為一所自資院校,不能夠單靠學費應付營運開支,更莫說開辦院校所需的資金。當然我們的祝福是有耀中(耀中教育機構)給予的資本,好像父母打本給孩子,但我們仍在攤還,且要做到自負盈虧才算成功。」在四處籌款期間,袁校長看到另一契機:「很多人願意為教育付出。」不單是金錢上,有捐贈者更會出謀獻策,與學院合作籌辦一些服務社區的企劃,讓學院的理念和影響在社區內得以延伸,以致愈來愈多人重視幼兒教育。

袁校長說:「我們不單學生國際化,老師都很國際化。在教育的價值上,能夠提供一個共融的學習地方。」共融就是袁校長對學院的期望,他還在籌備將來發展和開辦更多新的課程,包括授課式研究生課程,讓學院致臻完善。

學習是去探索未知 – Haruka Ostley

如果你曾去過或閱讀過有關耀中幼教學院親子探索空間「耀學園」的話,你可能看過以下的照片:

這個令人驚嘆的空間並非憑空而來。實際上,這是由我們的前駐校藝術家Haruka Ostley 完成的出色設計!

Haruka 是一位來自日本的多元素藝術家(畫家/壁畫家/表演者),在四大州成長及生活的經歷讓她可以輕鬆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一起工作,並且使她的藝術作品具有更大的多樣性和多元的風格!Haruka和她的丈夫Gabe Ostley都曾在香港耀中擔任駐校藝術家。而儘管Haruka在2014年離開了耀中,但她與我們之間的故事並不止步於此!

在美國生活了四年之後,他們收到了來自耀中的邀請,並開始在校園內開始一些短期的藝術項目,隨後Haruka的工作又擴展到設計耀中幼教學院的親子探索空間耀學園。她與其他的教育專家和建築專家一起,設計了空間的整個佈局、室內設計以及裝飾壁畫。Haruka 說:「雖然整個過程很漫長,但是卻很有趣!」

當我們問到Haruka 設計背後的故事以及靈感的來源時,Haruka自豪地告訴我們:「我的主要靈感來自我的兒子!」作為一個七歲和三歲兒子的母親,她能夠觀察並通過孩子的視角思考問題。跟隨着孩子的腳步,她有機會看到不同的遊樂場、圖書館和博物館,最重要的是,通過觀察孩子的交流方式以及他們的玩耍方式來獲取設計靈感,同時這也完全符合耀中的「遊戲中學習」理念!

但是,由於耀學園是一個龐大的項目,Haruka告訴我們過程並不容易。耀學園的一切都始於一張紙上的繪畫草圖、從波特蘭兒童博物館獲得的靈感以及與耀中的教育家和建築團隊的交流。在實現出色的設計以及奪目的裝潢的同時,還需要讓孩子享受玩耍的樂趣並確保探索空間是安全。而最終成品沒有讓人失望,Haruka對此也感到非常滿意和高興。與此同時,Haruka告訴我們,她認為耀學園僅僅是一個開始:「耀學園在接下來與老師、教職員工以及孩子接觸的幾年中會一直發展下去!在看到孩子與耀學園接觸之後,我已經開始考慮如何改進這個空間了。」孩子充滿無限的想像力和可能性。Haruka說:「如果這個空間是固定的、死板的,那麼就失去了學習本身的意義和快樂!」

作為一名藝術家以及教育工作者,Haruka向我們展示了藝術與教育之間的聯繫,同時也讓我們看到教育的無限可能性和藝術的凝聚力。耀中幼教學院的親子探索空間耀學園只是一個開始!樂趣、創造力、想像力和教育並不僅限於此。教育和學習絕不應該僅僅取決於孩子讀了多少書或考試成績如何。今後的未來將掌握在我們孩子的手上,所以讓他們盡情在耀學園中創造夢想和搭建自己的未來吧!

 

有關耀學園:

耀中幼教學院的耀學園是一個設有14個不同區域的親子探索空間。孩子以及其家長可以在這個空間一起享受時光並建立良好的關係。這種創新性的學習空間旨在以孩子為中心,為孩子提供探索其好奇心和想像力的機會。

這個獨特的空間在每周二至六上午9點至下午4點向公眾開放兩個時間段。入場收費為80元港幣。

請訪問:discoveryspace.yccece.edu.hk了解更多信息!